當親密的愛變成枷鎖
民國93年起被害人阿珠開始與小她12歲的男友阿力(相對人/施暴者)交往,後來兩人同居並生下小花,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真正的婚姻關係。起初,阿珠知道阿力的成長背景並不是在一個美滿的家庭,加上自己較阿力年長,所以在這段關係裡總凡事忍讓;就像老一輩的總在女孩子出嫁前再三叮囑:「忍耐、忍耐、再忍耐。」系統上面的紀錄顯示阿珠的受暴史長達近15年;就這樣,阿力喝酒、不工作,全家一靠阿珠一份的薪水養活全家……。
這一次的風暴來的又急又大,先前的安全計畫沒有預料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麼快,在雍展的補助下,讓善款補助給這些需要受暴家庭,讓他們短期內不愁沒有遮風避雨的居住所,也讓他們在旅店裡能夠稍稍平復混亂的心。由於這樣的善款資助,得以讓專業團體能夠更無後顧之憂的開展以被害人及其家庭為中心的處遇服務。
多數人一般看到這都會問:「難道阿珠她從來沒有萌生離開的念頭?」但是對於婦保社工來說,「離開」從來不是我們在工作中需要去建議個案的選擇。保護令聲請了,除了基本款的禁止騷擾、禁止施暴外,這一回的大風暴讓阿珠鐵了心要求聲請「遠離令」及「遷出令」。在整個服務歷程裡,社工串連網絡共同保護案主及其未成年子女,孩子長年目睹,受創的身心也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因著跨專業團隊的合作,才能讓熱鍋上的家庭學習在風暴中如何長出面對的勇氣。
回顧本案,阿珠的具體改變有:
• 心理輔導:去年提供15次心理諮商的服務,心理師陪伴阿珠針對這段親密關係中所浮現的議題回顧並進行檢視,同時修正錯誤的認知。
• 法律進用:從最初混亂狀態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到懂得運用司法權力,來保障自己與孩子的人身安全。
•
親職效能:雖然這段為人母的時間不短,但因為阿珠在這段親密關係中是載浮載沉的狀態,因此並無法良好發揮母職角色功能;在資源介入協助後,為母則強的本能亦被激發,讓小花有機會重新認識母親與被保護。
• 社會支持:參加相關團體,如經濟賦權團體,而「覺知」是經濟賦權的第一步,讓相阿珠一樣的受暴者在團體中意識經濟控制的暴力與操縱讓人喪失主體性。同時透過團體動力,形成回饋圈。
• 經濟獨立:阿珠擁有作帳的工作經驗,因此服務業、會計等工作皆是謀生一大技能;加上社工的陪伴、引導與督促,讓阿珠不至成為福利依賴者,反而進取學習理財規劃儲蓄,經營下半場的人生。
這一些的努力與陪伴,也是為了每一個值得被更好對待的生命。在這個服務故事裡,雍展肯定一線人員對個案所作的努力,另外想要分享一個信念:「個案反覆,是因為恐懼那些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以及選擇帶來的改變;只有當個案永有足夠能量去清楚自己的價值,那時案主自決的離開,才是真正的離開與自由。」像阿珠這樣的個案每天在你我身旁不斷的上演,要走出一段暴力關係,需要很大的勇氣、需要有正式與非正式系統的支持與陪伴。扶助被害人的故事一直持續著,也希望社會能夠正視性別暴力對女性的迫害;如果有天當您接觸了這些生命,請記得溫柔的靠近,避免對被害人所造成的二度傷害。